供稿: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秘书处 隋艺 编辑:陈思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扩大高等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打造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性学术峰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2019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10月12日在兰州大学隆重开幕。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兰州大学党委书记袁占亭、校长严纯华出席大会开幕式。
本次年会以“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国际视野与中国经验”为主题,邀请到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一带一路”沿线等24个国家的60多位外宾。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等百余所国内高校的校领导,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数百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共计1400余人参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庞海芍及工作人员携同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翁铁慧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围绕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三个方面的思考:一是明确目标定位,坚持初心使命。“双一流”建设的初心使命就是教育报国,紧盯发展战略、服务发展战略,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世界一流高校,建立实力雄厚、世界一流的学科,为中国梦想增强支撑,为中国教育增强引领,为中国贡献增强驱动。二是把握关键举措,坚定奋进前行。要找准发展定位,抓住关键环节,明确重点任务,推进高质量的建设。三是加强保障支撑,坚持科学治理。加快构建法治化、科学化的现代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主论坛上,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教务长、执行副校长、首席运营官Kenneth G. Furton,日本教育社会学会会长、日本早稻田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Aya Yoshida,美国大学和学院协会主席Lynn Pasquerella,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厦门大学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荣,东北大学校长赵继,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张文斌等中外专家学者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全球化与创新性学习、高等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与思考等。
本次论坛年会设有四个平行论坛,分别以“世界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新挑战与新趋势”“‘双一流’建设和‘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本科教育质量提升与新时代人才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为主题展开研讨,40余位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作报告。
闭幕式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原副校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邬大光作论坛年会总结报告。他指出论坛年会主题格局高,报告嘉宾视野高,从高等教育发展改革全局出发,站位高远、见解独到,既有国际视角也有本土经验。姜恩来秘书长宣读首次启动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创新计划——高等教育研究中青年学者文库”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创新计划——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文库”的入库名单。本次共有2篇学者论文、9篇博士学位论文入库。
分会庞海芍秘书长作为理事会代表出席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参与2020年重点工作部署讨论。未来学会的工作思路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围绕中心更好服务教育事业大局;落实学会发展战略构想;分支机构管理实现“人、财、事”相统一;持续提升“两会一刊”质量;推动国际合作交流走深走实;加强理事会工作和秘书处内部建设;久久为功,做强做优现代学术社团。
论坛同期举办了第17届高等教育学博士生论坛,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李艳丽的文章《大类招生背景下创新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研究——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入选2019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
“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19届,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品牌活动。参会人员普遍认为,国内外嘉宾层次高,听取专题报告的收获大,思想认识上了一个新水平。此次会议也为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的进一步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为各高校间进行学术交流提供了良好契机。
(审核:庞海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