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秘书处 摄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4年11月8日至10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2024学术年会”在广西桂林隆重召开。年会主题为“教育强国与素质教育:数智时代的新挑战”。来自13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单位的700余名与会代表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师生线下参会。线上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人民网文化在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官微等平台进行直播,共有1.48万人次收看了开幕式及大会报告。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姜恩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闫炳辰,研究分会顾问、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唐平秋,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阎艳,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春春,研究分会副理事长、电子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申小蓉,洛阳理工学院校长丁梧秀,大连大学副校长夏洋,研究分会副理事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邬小撑,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朱蔚蔚,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高平平,欧林工学院原校长、美国艺术与科学院、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理查德·米勒,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文理学院创始人瓦利里·莫纳霍夫等众多中外嘉宾线下或线上出席大会。开幕式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周娅主持。姜恩来、闫炳辰、唐平秋、阎艳先后致辞。
姜恩来在致辞中表示,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的大学素质教育应该为教育强国建设积蓄更持久的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素质教育发展而言,数字化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本次年会主题恰逢其时,是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自成立以来,在推进大学素质教育改革、繁荣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实践、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学会可以依靠和信赖的重要方面军。未来,希望分会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投身教育强国建设,以更优的学术研究加强新型智库建设,以更强的内部治理激发事业发展活力,以更广的对外开放扩大国际学术交流。
闫炳辰指出,广西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以及自治区“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的战略部署紧锣密鼓推进“高原筑峰”行动。他介绍了当前广西正在布局的桂林与南宁共同发展的“双峰战略”。通过梳理分析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结合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和方向,强调要把当前高等教育“何为”“为何”“可为”作为时代课程,希望通过本次年会促进广西高等教育在数智领域的范式变革,为兄弟院校在相关的教育教学领域提供丰富宝贵的经验。
唐平秋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从办学历史、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他指出,本次年会汇集全国各大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探寻在数字化智能时代高校高质量发展赋能新路径,必将成为推动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内部治理等各领域变革的一次盛会。桂电作为年会主办方之一,将努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真诚希望与会领导、专家多到桂电指导工作,为桂电的建设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阎艳在致辞中指出,跨界融合的科技革命带来新机遇和挑战,素质教育成为应对创新驱动时代的重要基础。发展素质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工程,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命题,人才培养系统性转型升级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路径。北京理工大学作为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的理事长和秘书处单位,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形成了“延安根 军工魂 领军人”的育人特色,始终坚持德育为首,以教为先,注重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发展,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在高质量发展中取得显著成就。未来,学校将继续团结各兄弟高校,凝聚广大会员,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
大会报告环节包括书记校长报告和专家学者对话。书记校长报告由申小蓉、夏洋主持。唐平秋作“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发展前景、潜在风险与应对策略”报告;丁梧秀作“数智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素质教育创新与实践”报告;理查德·米勒在线作“从根本入手:重塑21世纪的工程教育”报告;邬小撑作“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探索与实践”报告;朱蔚蔚作“数智时代面向‘新工科’的通识课程教学改革”报告;高平平作“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内核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综合实践”报告。
专家学者对话由研究分会顾问、东南大学陈怡教授,研究分会学术委员、河南科技大学杨国欣教授主持。特邀嘉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所所长姜朝晖作“数智时代的素质教育:理论重构与实践进路”报告;研究分会学术委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卢晓东作“汉语‘通识’教育概念与通识的四重视野”报告;研究分会学术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教授王晨“如何构建和利用大数据促进教育公平——全球化框架下的协作和应对”报告;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董毓作“人工智能时代的批判性思维——激流砥柱和超越之翼”报告;瓦列里·莫纳霍夫在线作“俄罗斯的博雅文理教育:历史与展望”报告;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杨建科作“人工智能基础通识课程建设:理念更新与路径重构”报告;研究分会学术委员、香港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学系助理教授徐慧璇作“数智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香港的经验”作报告;人民网文华在线思政事业部副总经理汤华鑫以“向‘新’而行,启智润心——以实践教学为引领,推进素质教育创新发展”为题作报告。
在五场平行专题研讨中,与会者围绕“数智时代的中国素质教育理论”“智能革命与人才素质结构”“数智时代的通识课程教学创新”“数智时代的素质教育与高校治理创新”“数智时代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的国际经验”等议题,从多个视角进行了深入研讨。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云南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大连大学等高校的48位代表作专题发言,并同与会代表进行互动交流。
会议期间还开设了“期刊面对面”圆桌交流、“高校教师批判性思维素质训练”研修坊,召开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专项课题评议会等。
闭幕式由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李汉军主持。研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庞海芍作会议总结。王义遒代表研究分会向第三届理事会年会联合主办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温州医科大学颁发特殊贡献牌。大连大学作为下一届年会联合主办单位,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完成了分会会旗传递,夏洋热烈欢迎各位同仁明年相聚大连。
本届年会共有报告发言62个,举办专题研讨、圆桌交流、研修坊、课题评议等各类活动9场;收到年会投稿论文106篇,充分展现了“高站位”“强学术”“重交流”的办会理念,呈现出四大亮点:
一是主题鲜明,思想引领。本届年会主题为“教育强国与素质教育:数智时代的新挑战”,包括五个具体议题的设置,旨在深刻探讨新时代素质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关键作用。教育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而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化为这一进程提供了坚实支撑,为未来国家发展奠定长远基石。
二是嘉宾云集,跨界交流。年会汇聚了中外大学领导、教育学者、政策专家及企业代表,大批教育教学管理者、高校教师学生共同探讨数智时代下大学素质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深化跨区域、跨学科、跨行业的协同创新。专题研讨聚焦前沿议题,围绕数智时代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体系构建、人才素质结构优化、通识课程教学创新及高校治理创新发展,展开深度交流与思维碰撞。
三是聚焦热点,精准提升。年会特别设立“高校教师素质训练”研修坊,聚焦批判性思维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为高校教师提供实践指导。开设“期刊面对面”圆桌交流,回应与会代表关注的研究热点和学术写作需求。
四是开放共享,学术立会。年会设立“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专项课题评议会,邀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所所长张男星、北京大学卢晓东等六位教育学者与课题负责人深入对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与交流部主任高晓杰到会指导。评议环节均开放给所有与会代表,共同促进素质教育研究成果共享与传播。
发展素质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实现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石,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数智时代的新挑战,素质教育需顺应外部环境变化、推动教育创新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我们将牢记初心使命,不懈奋斗,致力于构建适应未来的教育体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谱写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
(审核:李汉军 庞海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