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秘书处 摄影:北京理工大学宣传部 编辑:高翔
2017年12月26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联合举办的“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座谈会在北京理工大学成功举办。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致辞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代表学校致辞,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指出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提出要深入领会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立足新特点发展新时代素质教育;要不忘初心,牢记大学素质教育的历史使命和核心目标,厘清概念、突出重点,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李和章主持会议并作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李和章主持会议,并做了“坚持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构建中国大学素质教育体系”的主题报告。他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懈追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双一流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建设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营造素质教育育人场域、重塑素质教育师生共同体。
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顾问,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胡显章作报告
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顾问,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胡显章等谈了对“新时代如何发展素质教育”的认识和体会。素质教育应该从教育理论上来定义“素质”和“素质教育”,使之真正科学化,获得更多人的共识。在实践上要结合新时代、新经济的要求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方法和手段,要找到新时代能使素质教育广泛推行的“抓手”。在中国实现向创新型国家转型和民族复兴的过程中,特别要强化哲学思维,砥砺大学自身的哲学性格,这是倡扬大学文化自觉的重要前提与内涵,也是提升文化自信的理性基础。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教授作报告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教授作了题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时代任务”的报告。他回顾了大学素质教育的起源、发展与现状,从历史、文化等角度围绕十九大报告、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进行了深入阐述。他提出,大学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要严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针对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四个“讲清楚”,进行必要的文化归因,增加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程基伟发言,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发展部主任马陆亭做了题为“加强素质教育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探索”的发言,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刘宝存做了题为“素质教育是对博雅教育的超越与发展”的发言,南开大学原教务处处长杨光明做了题为“新时代大学更不能忘了初心和使命”的发言,泰山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毕于民分享了对 “落实立德树人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党委书记孙华以北京大学为例分享了“中国特色博雅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北京理工大学团委书记肖雄结合自身工作分享了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高校共青团改革为契机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发言,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侯定凯分享了 “推进素质教育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若干思考”,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程钢分享了“增强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发言,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秘书长庞海芍做了题为“开启素质教育新时代”的发言。会代表围绕“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新时代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路径与措施”、“素质教育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意义”等主题进行了交流,达成了重要共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原来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基础支撑作用向支撑引领并重发展。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在变,体量规模在变,结构类型在变,对象群体在变,环境格局在变,尤其是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进入大众化,正在走向普及化阶段的进程中,高等教育不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需品。当前,本科教育已经成为多数青年需要接受的基础教育,这要求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调整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以素质教育思想为引领,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打好底色,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夯实基础,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打牢根基,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责任与使命,开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此次会议嘉宾云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叶之红、学术部主任高晓杰与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建筑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管理者及师生代表,中国高教研究、教育家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中国科学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记者共8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审核:庞海芍)